作为中国煤炭主产区,煤炭生产是山西省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但在经过严重的环境破坏后,“煤老大”决心削减“黑色GDP”。不久前,山西省暂停了25座矿山企业的采矿延续登记,从而将这些矿山企业退出所有自然保护区。
“山西产煤市一度占据我国的污染‘黑三甲’,全省19个熔岩大泉6个已经断流干涸或流量锐减,5000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成为采空区,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已经无法持续。” 山西省一位环保官员说。
如此沉重的环境代价让山西省迫切地寻求经济转型,并渴望能像德国“鲁尔区”一样实现凤凰涅槃。政府也将山西作为“试验田”,力求为其他资源型地区探索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大力支持山西绿色发展。在我国,像这样由中央政府专门为一个省制定发展意见的情况十分罕见。
尽管这种探索或许会持续很长时间,但外界普遍相信,“黑天鹅”最终会逆袭为“白天鹅”。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孙秀玲表示,“十二五”期间,山西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由41.6%上升至53.2%,新兴产业投资比重由34.8%上升到53.1%,这说明山西的转型发展已经取得了不小进展。
在位于晋中市的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内,一大批新兴产业和项目正在蓬勃发展。晋能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这个以研发、生产太阳能电池为主的新能源企业是山西省第一家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最近几年发展迅速。
晋能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永辉告诉记者,2014年公司成立之初,年产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组件只有500兆瓦,销售收入仅为2.9亿元,仅仅3年时间,这两项数字已分别达到了1300兆瓦和18.6亿元。
“政府现在对新兴产业的投入与扶持非常大,给钱、给地、给政策,能减免的就减免,企业营商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李永辉说。
从煤炭到“煤—电”到“煤—电—车”,这是过去10年山西省主体产业规划的演变过程。由此可以看出,煤炭在山西整个GDP中的分量在下降。山西省统计局数字显示,过去两年,山西省退出了超过4000万吨煤炭产能。2016年,山西省压减煤炭产量1.43亿吨,占中国煤炭压减总量的40%左右。
山西省仍未摆脱人们眼中的“黑色”形象,但它却在努力站到一些绿色高端产业的“金字塔”上。山西省将纯电动汽车列为未来的主导产业,并已经成为中国推进纯电动汽车产业布局最快的省份之一。比亚迪在山西省会太原建立了中国中西部第一个以纯电汽车为主的生产基地,目前已经投产。
如今,在太原的街头上,已经找不到传统的燃油出租车。一年前,这座千年古城将全市8000多辆出租车全部替换成了纯电动汽车。现在,已经下线的1000辆纯电动公交车正在陆续调试投放,这让那些还对山西停留在“黑色印象”的外来游客感到惊讶。